“云居寺历史文献研究基地”成立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云居寺石经题记堪称中国中古时期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的‘百科全书’,在印证正史的同时具有史料‘补遗’的重要作用。”10月16日,“云居寺历史文献研究基地”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正式揭牌成立。首届“云居寺传世经典”研讨会同步开展,来自海内外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房山云居寺历史文献的史料价值与历史意义。
北京房山云居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历经隋、唐、辽、金、元、明、清七朝,近1300年。如今,这里保存着包括15000余块石刻碑、版,22000余卷纸经,7000余块木雕经版在内的珍贵历史文献史料,在世界享有中国古代国家正统汉文佛典文献元典版本库之美誉。2025年6月,《房山石经》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房山石经刊刻的时代背景、与丝绸之路历史文献的关系,石经题记的史料价值、新发现与研究方向等主题展开探讨,碰撞智慧火花。“经版末尾镌刻的六千八百多则题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犹如千年前的‘朋友圈’,生动反映了隋唐至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经济活动和民间信仰,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第一手珍贵史料。”市社科院历史所所长高福美说,“题记中关于唐幽州和辽南京‘檀州街’的记载,不仅可以看到城市布局的变化,对我们今天观察北京中轴线的布局和演变也是重要参考。”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张永强说:“目前,房山石经在检索上仍存在一定困难,希望未来有机会以先进的技术手段推进石经拓片的数字化扫描工作,对文献开展校勘整理和比较研究,为更深入了解和利用历史文献提供可能。”
“云居寺历史文献研究基地正式成立,标志着研究工作全面启动,进入体系化、平台化的新阶段。”市社科院党组书记谢辉介绍,云居寺传世经典既是灿烂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世界人类文明记忆的重要遗珍,未来,研究基地将依托丰富的文献馆藏,汇聚国内外顶尖研究力量,致力于建设成为集文献收藏、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交流于一体的高水平科研平台,推动云居寺历史文献研究走向深入。(记者 金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