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崛起背后,你所不知的“吉林动画”(艺近人和)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截至10月20日,2025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约合10亿元人民币。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海外票房达6900万美元,并以159亿元人民币总票房成为全球动画影史和2025年度全球电影票房冠军。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吉林动画学院(以下简称“吉动”)有600余名校友参与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创作与制作。不仅如此,《长安三万里》等近年热门国产动画的背后,也都少不了吉林动画人才的身影。
成立25年,吉动先后培养了6万多名学子(含在校生)。一所坐落在东北的民办普通高校,何以成为国漫人才培养“重镇”?在第三届中国(吉林)动漫大会上,众多动画人的讲述揭示答案。
走进吉动动漫产业园大厅,《山海经》神兽“兕”的形象展品吸引人们驻足。围绕《山海经》,学校师生创造了一系列IP形象,探索深度挖掘山海文化、用现代表达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该校师生原创的电影《疯狂电脑城》,在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亮相,今年国庆在全国电影院线上映。
“实践,打破了课本与产业的信息差。”2022级三维动画方向学生高亮曾参与产业项目《青蛙王国》系列短片制作。原创系列动画电影《青蛙王国》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等奖项,参与创作、制作第三部《青蛙王国之极限运动》的师生总人数达1300多人次。
学生在校期间可直接参与动漫、影视、游戏、IP开发等真实市场化项目创作。学校还实行“工作室+项目制”教学模式,采用“前店后厂”创业模式吸引以年轻教师和高校学生为主的创业群体。
教师何振辉曾就职香港某动画工作室,参与《阿童木》等动画电影制作,加入吉动10余年,早已习惯了东北的天气和生活。吉动的教学方式是吸引他和妻子扎根的原因,在何振辉看来,学校的培养理念对准了行业痛点。
网易、腾讯等动漫领军企业聚集了不少吉动学子。“上手快”是吉动毕业生的普遍口碑。学校设有10个学院,每个学院对应一个产业主体,“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跟着项目走”。
2005届毕业生于淼,如今是腾讯天美L1工作室分镜导演,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负责哪吒、敖丙等重要角色及精彩段落的分镜设计。他说:“在吉动的学习让自己掌握了扎实的二维动画专业技能,培养了创新与协作能力。”光线传媒的马宇航也认为,学校的案例教学里藏着真实的行业逻辑。
今年,吉动迎来建校25周年。学校自2000年开启动画教育探索以来,生源迅速从单一省份拓展至30个省、市、自治区,建校初期提出的“学研产一体化”理念始终是学校坚守的初心。学校目前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5所院校开展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交流,也注重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文化内容创新和文化产品升级。
建校之初,一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专家北上长春投身学校建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原厂长常光希,60岁还像年轻人一样写教案,亲授课,与青年学生一起忘我创作。25年后,常光希动情地说,如果再年轻20岁,我还会选择去吉动教书育人。
在吉动,中国动画百年展、连环画精品手稿展、中国电影回顾展、教学成果展4个常设展览很受学生喜爱。它们既是展示平台更是“沉浸式”课堂。从手动绘画的匠心坚守到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25年来,吉动对艺术的追求从未改变。
就在前不久,吉动二维动画系2024级117名学生走进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开展为期5天的写生创作实践,完成了从现场写生到动画创意转化的全流程训练。
技巧在迭代、技术在革新,但是“贴近生活、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不变,这一精神也成为学校培育动画人才、推动品牌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更多像吉动这样的高校深耕人才培养,更多动漫精品内容不断涌现,中国动漫将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6日 20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