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中国作家驻村计划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2025年10月16日10:31 | 来源:人民网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刘颖颖)10月15日,由文艺报社、《诗刊》社、中国诗歌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作家驻村计划——和美文化发现乡村之旅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华栋在书面讲话中指出,日前,中宣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中国作家驻村计划的启动,正是贯彻落实《方案》精神的具体实践,是文学界积极响应号召、以文艺力量赋能乡村建设的生动体现。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系,是承载乡愁记忆与人文精神的热土。它既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也是作家观照现实、书写时代的重要场域。驻村计划组织作家深入乡村、扎根人民,旨在引导广大作家沉潜身心,切身感受新时代中国乡村的生动实践与深刻变迁,以文学笔触描绘乡村壮美画卷,记录人民奋斗足迹。这不仅是一次文学的寻根与发现之旅,更是作家肩负时代使命,以精品力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具体行动。相信通过作家们深情的书写,定能生动展现中国乡村的多样风貌与内在活力,为新时代乡村书写注入崭新内涵。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向阳在讲话中谈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家与乡村大地一直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可以说,一部现当代文学史也是中国作家乡村叙事的见证。鲁迅、丁玲、赵树理、周立波、师陀、梁斌、柳青、路遥、王蒙等作家,以各自的创作实践彰显了现实主义乡土文学的传统,将一部部经典留在了读者心中。不久前,中宣部等七部门出台《方案》,中国作协作为发起部门之一,始终致力于引导广大作家与时代、人民同频共振。在不懈努力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湖南清溪村、宁夏西海固等地,文学正在改变乡村,乡村也默默滋养着文学。希望广大作家以中国作家驻村计划为契机,接续深厚的乡土文学传统,真正走进生活深处,发现新时代乡村的新变化、新风貌,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同时尽己所能赋能乡村振兴,打通创作与阅读、文学与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文艺报社总编辑刘颋介绍了驻村计划的背景与意义。她表示,驻村计划将以《方案》为指导,以“和美文化,发现乡村”为主题。目前,首批16位作家、诗人已抵达云南省16个州市的不同村落。他们将驻村10至30天,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田野调查,深入了解自然、历史与文化,创作反映和美乡村与美好乡情的作品,同时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在嘉宾发言环节,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指出,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生活正不断发生变化,作家如果想打破认知局限,就要通过多种方式深入生活。期待大家通过驻村计划积累丰富素材,激发创作热情,深刻洞察和理解现实,创作出一批扎实厚重的文学作品。

“离开熟悉的地方,才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作家梁晓声说,“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真的能激发灵感,而这灵感又会牵引你走向更远。”这些年他走访了许多村庄,在湖南清溪村,他见到教思政课的女教师坐在咖啡馆弹吉他唱歌;在山西临汾,村民们从深山迁居景区,毕业于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在儿童活动中心描画脸谱;在广东、云南等地,许多年轻人带着电脑、相机在村子里开店、搞文创、写作品……这些现象引发了他的关注与思考。

驻村作家代表李浩表示,此次前往云南德宏驻村,更多是去观看和聆听,把自己清空,保持吸纳与接受的状态,真诚踏实地去听见、看见、记录与思考。他也愿意以炽热的文学之心,与当地作家、文学爱好者分享文学的美妙,和所有真诚热爱文学的人成为朋友。此外,也希望借此机会重新认识自我,审视文学传统,在与大地、历史的对话中获得新的启迪。

(责编:王连香、高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